影像科学家李安
短短三年不到,李安又回来了,比上一次制作完成比利林恩,快了不少。三年前在上海影城的身影还记忆犹新,现如今已经带着威尔·史密斯唱着歌(史皇现场B-Box),还有皇牌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再次亲临,让人开心到颤抖~~
《双子杀手》在大陆晚于其他地区开映,全球口碑基本扑街,其实是意料之中。从前期介绍就能知道,这的确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年轻的自己要杀死年长的自己,从这个套路上,我们随便举举例子,就可以想到《环形使者》、《前目的地》(错译,实为:Predestination/宿命论)、《星际旅行X:复仇女神》等等,关于克隆人的更是数不胜数。在故事性上,这个主题早就没有了胜算。
不过无论口碑如何,都不会影响我们想要走进电影院,去看看这一次,他又用新技术鼓捣出什么样的作品来。毕竟,六十好几的安大人,早已经不需要证明自己是个电影大师。
他已经不需要再证明什么
当年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曲hold住全球华人,这位好好先生就接了好莱坞的盘去拍了英国名著《理智与情感》,温蕴镜头中将潮唧唧的不列颠情韵拉扯地张弛有度。就这么征服了英语世界。巅峰时刻,显然是《卧虎藏龙》。华人导演的骄傲,武侠电影杀进奥斯卡。毕竟奥斯卡,是大家的G点。
可以说,用东方气质拍了一个英国的故事《理智与情感》,又用西方人易于解读的形式杀出了一部吟诗舞剑的《卧虎藏龙》,融会贯通,他早就已经做到。
温文尔雅的安大人是大胆的。只要有机会创作,他就不会去重复自己。享誉全球之后的作品,更是什么路数都会有,现代家庭片(《冰风暴》),战争西部片(《与魔鬼共骑》),科幻(《绿巨人浩克》),同性(《断背山》),色情(《色,戒》)。如果谁甩给他一个喜剧剧本,那想必是小菜一碟。
《色·戒》
这么多作品,虽不能说部部经典,可有一点肯定能保证,那就是不将就。笔者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部科幻连续剧,在当年被奉为神级作品,有一句评价让人刻骨铭心,那就是“无论你讲什么样的故事,最终都要回归到人。”
擅长讲关于人的故事,安大人拍什么都不会离开这个基础。
在这个牢固的基础上,就像小孩子喜欢新玩具,詹姆斯·卡梅隆执着于海洋,李安在他创作工具上的大胆,一发不可收拾。
自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大获成功,李安摇身一变,从世界级的人文艺术电影大师,成了痴迷电影技术的修行人。
大银幕测试片,影厅试金石。
观影之前,想到李安曾经在科幻片上扑街过一次,还是我大漫威的《绿巨人浩克》,也就放低期待了。这倒也是好的,一来放低期待可以提升观感(看商业片屡试不爽的绝招),二来他已经扑过一次了,也应该吸取一些教训吧!
《绿巨人浩克》
乍一看起,可能是有一些类似的自然场景,会觉得影片观感堪比哈内克用高清摄影机拍的《快乐结局》,那种有“新技术我就要用一用”的气息。就像那种用来测试电视机的高清测试片,《双子杀手》几乎是影厅放映质量的测试片,也算是带动了影厅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难怪烂番茄那么多差评,是不是设备没有更新的说??)所以要看的话,就至少要选一个高配(120帧/4K/高亮),否则也就没有了观看的意义。
哈内克《快乐结局》
看罢《双子杀手》,可以发现影片很明显的弱点和优势。跟《比利林恩》大量静态、城市、夜色霓虹、大型演唱会现场不同,《双子杀手》中重点“测试”的是自然场景的表现(丛林、海洋),自然光下的色彩变幻和更多的动作场景。
《双子杀手》拍摄现场
当然,还有更多的不同色泽下的黑夜镜头,水下镜头,主观镜头。由于画面过于真实,给人的代入感比较强,让人时不时想要VR一番,估计日常游戏玩家会倍感舒适。
音乐音效这次并不在重点研究范围,可能上次已经玩过了。CG还有的发展空间。在如此高精度高帧率的表现形式下,不管对电脑特效还是现场道具,都是一种新的考验。再逼真的CG都更容易辨识,再细致的灯光烟火都会在分毫毕现下显出B级片的神韵,可以说别有一番风味。近距搏斗场景是本次的弱点,看了一下安大人下一部是拳击,那么…好吧…
当年,找不到工作开始学电脑的李安在生物学家妻子的鼓励下最终没有放弃电影。多年以后,他终于和妻子一起,在不同的道路上成为了科学家。
初看之下,《双子杀手》应该是李安在技术革新道路上的另一跬步,期待安大人用这样的速度,多出新作,快乐做研究。
安大人在奥斯卡后大嚼汉堡
《双子杀手》上海路演花絮:
威尔史密斯示范“处男步伐”